杨强,2017届原人文科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,毕业后加入中储粮,担任团支部书记等,负责单位党建纪检、人事综合等工作,大学四年一直担任班长,所在班级被评为学院“先进班级”。曾任系辅导员助理、院系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、院学生教学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等。

兴趣是漫漫人生路的指路明灯
“还有要保持自己的兴趣。就跟当初放弃初中教师编制时的答案一样,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”毕业的时候,杨强同时通过了教师事业编制考试和几家国企招聘考试,但他对文秘岗位的兴趣更感兴趣,因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教师等工作,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储粮,工作三年之后,这份兴趣仍然保持不变,也逐渐成为了单位骨干,目前正在参加中央企业班组长的教育培训。

一如他大学时代,出于兴趣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工作,“当初选择加入学生教学信息中心就是觉得干这件事情很有趣。”在学生教学信息中心,他一干就是三年,与刚刚成立的学生组织一同成长。也是出于兴趣,他参与了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工作、在老师指导下在《新教育时代》上发表合著文章。“对于选择困难症的我而言,兴趣是最大的衡量标准,我也建议大家把兴趣作为一个衡量标尺”。
感恩,让所有的经历变成经验
“加入青协最初不是出于兴趣,而是鼓励”。回忆起在元培求学的生涯,除了溢于言表的喜悦之外,杨强也对在元培遇到的老师和同学充满感激,例如他十分感激鼓励他加入青协的老师和学姐,正是有了院系两级的青协经历,使得他现在从事党群、团青工作有的放矢,他也因此被被为系统内的优秀团干部。
“工作三年了,回过头来才发现,如果我们能从过往经历中总结经验,我们就能学会感恩。”“元培其实为我们每个人都创造很多环境、学校的老师同学也都很可爱。无论你是想考研还是创业还是就业,元培都会帮你。元培四年,是最快乐的四年,也是收获最多的四年。”他始终认为参加工作之后之所以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、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得益于大学时代所积累的文字写作、活动组织经验,得益于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和支持。
要立志,要在心里埋下种子
爱唱《国际歌》的杨强,从高中时就憧憬入党,在2016年他终于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党员,他至今记得在入党前一年,他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听到全场党员高唱国际歌的场景。他觉得在选择多样、诱惑众多的今天,年轻人还是要立下大志向,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,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这个时代中去。他表示虽然现在自己的目标也是买车买房谈恋爱,但在自己的理想就是入党誓词所说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,也正因如此工作三年了职业倦怠也相对较少,因为他把为国储粮、储粮报国当做了自己的责任。
一切过往皆为序章,星辰大海还看今朝。在学院20周年来临之际,杨强把北宋张载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当做对元培和学弟学妹的祝福和寄语,祝愿母校和学弟学妹前程似锦。